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:2024-09-24 10:33:18
第1首,《清江引》:一个姐儿十六七,见一对蝴蝶戏。双肩靠粉墙,春笋弹珠泪。唤梅香,赶他去别处飞。
这是一首元曲,表达的是一个小姑娘的思春之情。
古人讲:“有女怀春,吉士诱之”。古人又讲:“摽有梅,其实七兮。求我庶士,迨其吉兮。”外国人歌德说:“哪个少男不多情,哪个少女不怀春?”
大概少女怀春,出乎天性,虽经礼教熏陶压制,也无法避免。
所以我们看《牡丹亭》才会有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”的虚度光阴的感叹。
上面这首《清江引》虽然没有《牡丹亭》那么经典,却也生动展示了一个少女的怀春之心。
本身一对蝴蝶游玩嬉戏,与少女何关?
可是少女眼中看到了蝴蝶,就得了难受。
蝴蝶尚能成双成对,鸳鸯尚能雌雄戏水,人却要孤孤单单,触景伤情,何其难受!
少女忍不住落下了眼泪,还专门叫来了丫环,让丫环把蝴蝶赶跑。
其实蝴蝶并没有得罪少女,少女却非要当这个大恶人。
是触景伤情,不忍再看恩爱场面呢?还是羡慕嫉妒恨呢,要做一个“棒打蝴蝶”的坏人呢?
这首小曲采用的都是通俗文字,甚至是民间口语,质朴无华,没有什么拗口的词汇,也没有什么难懂的意思。
作为听众或者读者,都能够一瞬间明白这首曲子的内容,感受到这位少女心中的怨恨,感受到少女对爱情的极度渴望。
清代有个文人写了一首《清江引》,内容与上面的小曲类似,而文字偏于文雅:“墙角一枝花弄暝,庭院添凄迥。黄昏深闭门,红褪燕脂冷。飘来一双蝴蝶影。”
对比两首曲子,我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差异。而仔细分析之后,反而觉得文字通俗质朴的“唤梅香,赶他去别处飞”更有诗味,更有生活的味道。
第2首,《诉衷情》:春深花簇小楼台,风飘锦绣开。新睡觉,步香阶,山枕印红腮。鬓乱坠金钗,语檀偎。临行执手重重属,几千回。
这首词的作者是五代文人魏承班。这首词写的是美人与情郎欢会的情景,生动细腻,语言华丽,令人浮想联翩。
小楼台是男女两人欢会的地方,“春深花簇”显然是个幽会的好地方,倍增情趣。
风飘锦绣开,衬托两人欢会之情浓密爱,用语含蓄,而无限欢乐尽在不言中。
新睡觉,指的是女子欢会之后醒来,省略了重要环节。毕竟这是词,而不是艳曲,省略得恰到好处。
山枕印红腮与鬓乱坠金钗,体现出这一次女子对这次欢会的心满意足,心灵得到了彻底的满足,风情万种,可以想见。
“语檀偎”,醒了之后,女子依偎着檀郎(情郎),低低絮语,无限依恋。
然而终究要分别,所以女子拉着情郎的手,依依不舍,含情无尽。“重重”形象生动,“几千回”夸张有味,体现了情人之间难舍难分的状态。
这首词写寓情于景,情景交加,文字优美,写法含蓄,一切尽在不言中,令人惹起情思,爱不释手。
第3首:宝篆香销烛影低,枕屏摇动镇帷垂。风流好似鱼游水,才过东来又向西。
《剪灯新话》中的《联芳楼记》记载,古代苏州地区有一个薛员外,薛员外有两个女儿,大女儿叫兰英,小女儿叫蕙英。
姐妹两人才貌双全,能诗善文。薛员外为姐妹俩建了一幢小楼,命名为“兰蕙联芳楼”。
昆山有位姓郑的书生,经商抵达吴郡时,就把船停在联芳楼楼下,每日到薛家吃饭。薛家与郑家是世交,便任由郑生往来。
某个夏天的夜晚,郑生在船头洗澡,兰英、蕙英两姐妹在楼上的窗户看到了郑生美好的身体,不由得春心荡漾,便从楼上扔下一对荔枝。
郑生明白了姐妹两人的心思,奈何高楼悬隔,无法与姐妹两人亲近。
到了大半夜,姐妹两人正用一个秋千绒绳,垂吊一个竹兜,放在了郑生面前。
郑生喜出望外,通过竹兜来到小楼,与姐妹两人享受了鱼水之欢。
兰英吟诗一首:“玉砌雕阑花两枝,相逢恰是未开时。娇姿未惯风和雨,分付东君好护持。”
蕙英是妹妹,等到郑生与兰英结束后,才享受鱼水之欢,也吟诗一首:“宝篆香销烛影低,枕屏摇动镇帷垂。风流好似鱼游水,才过东来又向西。”
这首诗让人浮想联翩,其中含义,不用我多加解释了。
郑生激动不已,吟诗回应:“误入蓬山顶上来,芙蓉芍药两边开。此身得似偷香蝶,游戏花丛日几回。”
后来,郑生天天与姐妹两人鬼混。郑生的父亲写信催促郑生回家,可郑生总是恋恋不去。
薛员外见郑生多日不离开,很是疑惑。有一天,他来到女儿房间,在箱子里见到郑生的诗,知道了三人的奸情。
由于木已成舟,而且郑家与薛家门当户对,于是薛员外只好大事化了,写信让郑家托媒人求亲。
郑生大喜过望,让父亲备了重礼,把兰英、蕙英两姐妹娶进了门,留下了一段风流佳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