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财和保险有什么区别(保险是理财吗?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3-21 06:01:33    

“我理财途径很多,干嘛买保险呢?”

“我就想要保障,不想买理财。”

“你这到底是理财产品还是保险呢?”


最近在跟朋友交流的时候发现,大多数朋友分不清保险和理财的关系,今天跟大家聊一聊,应该对大家的生活有很大帮助。




1

保险是一类产品,理财是一种行为

为什么很多人在银行买储蓄类产品时,觉得是在买理财产品呢?

我们默认倾向于买能“升值”的东西统称为理财。


很多人看到理财的书,就觉得是在教我们如何升值如何通过钱生钱,比如怎么买股票、怎么买基金、怎么买银行理财产品。猛一看挺有道理,实际上但凡买过一本,认真看完,就会发现片面了。


我们理财的目的是什么呢?

看起来是为了让现有的钱更多,为了升值,升值之后呢?最终还是为了花,为了生活更好。保险解决的是出口的问题,是不是也属于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的行为呢?


我们买股票,买基金,买银行理财,精挑细选看排行看评价看历史业绩,暂且不说这些行为是否正确,目的不就是怕亏钱吗?怕损失,怕没挣到钱反而亏损了,怕想用的时候不能马上变现。


我们把视角拉远一点,站在家庭整体财务的角度考虑,是不是也该有进攻的,有防守的呢?保险不就是对冲工具吗?它在家庭整体财务的角度去避免损失。


我们总看到水滴筹各种筹,看到各种意外导致的财产和人身损失,如果有风险对冲手段,比如保险,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可承受的损失。


从这个角度看,保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生活更美好。

保险应该是伴随着每一项“投资”的对冲工具。


所以,理财,就是把钱理理,它是一种行为,不是一个产品,保险产品属于理财行为中的一个工具。

那具体该怎么理财呢,很多人都是不清楚的。

2

理财行为具体如何操作?

脱离需求场景和家庭情况,单独谈某个产品,就是耍流氓。

七八十的老人更需要“稳健保本”,让他们买期货合适吗?二十来岁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,更需要以小博大,让他们买几十年后才返还的养老产品合适吗?一个家庭两年内随时要用钱, 让他们存5年定期合适吗?


针对每个家庭的财务状况、家庭结构、家庭阶段,在各种金融产品之间合理的搭配,这才是金融从业者的核心工作。


买个银行理财产品,我看收益率、存多久不就完了吗?还需要别人教?

买个基金,微信支付宝都有推荐,我找历史收益率高的买不就行了吗?

买个保险,我自己百度一下,搜搜几个同类的,比较一下保费保额找个“性价比”高的不就完了吗?


“不要用你的业余,挑战别人的饭碗。”


好吧,就算我们通过自己超强的自学能力,花费的时间精力也都不算,最终选出来了 “最好的” 产品。


那么问题来了,各类产品应该配置多少呢?怎么样才算更合理呢?

普通人往往会纠结在单一产品层面,更进一步的能思考到某类的层面,极少人能抛开产品,更加关注 “人” 的层面。


兰博基尼很快,但是种地的时候确实不如拖拉机。


3

产品和服务结合是未来

金融工具是为理财行为服务的,但是大多数金融从业者,包括保险从业者真的在做服务吗?还是仅仅在卖产品?


拿我所在的保险行业举例子。行业明确要求禁止与银行存款等产品片面比较,但是依然很多人讲“收益”讲“利息”讲“本金”。

这会误导消费者,以为买保险的目的就是“理财”,就是为了升值。


其实保险在家庭财务中,起到“规划现金流”的作用,说白了,让你需要用钱的时候,马上就有钱。


再拿银行和证券公司举例子,天天给客户推送各种基金和理财产品,跟客户聊的时候还是产品,让大家误认为,理财就是为了升值。


这会造成消费者、投资者忽略甚至缺乏整体比例配置意识和操作,不能针对性地满足不同时间点的现金使用需求去规划,失去了全局观和资金使用时间点的关注。


还是那句话,就算我们选到了每个类别里面 “最好的” 产品,那么问题来了,假设我有1万,有100万,有1000万,分别该配置多少呢?每个人每个家庭不同时期,有确定的答案吗?


我总在提醒自己,专业服务,是我给客户最大的价值。产品只是在服务过程中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存在的。


我们是“看病的医生”,不是“卖药的赤脚大仙”。


想象一个滑稽的场景:

病人:说吧,你都有什么药?

医生:我有牛黄解毒片,有阿莫西林,有健胃消食片,有六味地黄丸。。。

病人:哦,健胃消食片多少钱?隔壁科医生卖5块,你这便宜不?

医生:便宜,你要两包,我给你按4块一包。

......


这就是很多人买保险,卖保险,买理财产品,卖理财产品的现状。


最后

我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有缘人,能够意识到,理财就像我们去看病一样,要找专业的公司,专业的从业者,根据你的家庭情况,有针对性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,就像开药方一样,至于药品,不是最重要的。健胃消食片再好,也不治心脏病。


我也希望保险从业者和金融从业者,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,而不是简单的推销产品,金融产品只是理财行为中的一个工具而已。


灵活运用不同产品,针对性的给客户提供组合方案,解决客户切实的问题,才是行业的未来。